七部门进驻滴滴,集齐七颗龙珠后,滴滴能召唤出什么?-乌有之乡-亚博app客户
但就是这样一个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的资本企业,居然在完成垄断后,连年巨亏,这说实话是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的,而且今年要上市就从巨亏变成大赚。
7月16日,滴滴再次刷出一个大新闻。
根据媒体报道,国家网信办等七个部门联合进驻“滴滴出行”,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在我印象中,这应该是首个被七部门联合进驻的互联网企业。
滴滴这场网络安全审查,随着时间推移,显得声势越发浩大,这意味着“滴滴”这次事情肯定是非同一般,我认为随着网络安全审查的深入,可能“滴滴”这次事情还会被挖出更多信息出来,具体只能等待正式的调查结果通报。
从7月2日,滴滴开始被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滴滴就每周五都要刷出一个大新闻出来。
7月2日,7月份的第一个周五。
7月9日,第二个周五,滴滴旗下25款app被集体下架。
7月16日,第三个周五,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
我比较好奇,下一个周五,7月23日,滴滴还会不会刷出什么新闻出来呢?
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从开始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后,正常是30个工作日完成初步审查,情况复杂的可以延长15个工作日。
所以正常来说,我们应该会在9月份之前,看到一个初步的审查结果。
不过,网络安全审查还有一个“特别审查程序“,这个“特别审查程序”一般应当在45个工作日内完成,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
所以,如果滴滴的情况特别复杂的话,出来具体的网络安全审查结果,还有可能更长。
在这期间,有可能视滴滴事情的严重程度,提前采取一些措施。
就比如之前把滴滴旗下25款app下架一样,来防止“风险扩大”。
那么具体来说说,本次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的事情。
这次七部门是以“网信办”牵头,会同了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督总局等一共七部门联合进驻滴滴。
之所以是网信办牵头,这是因为“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是“网信办”的下设单位,所以网信办作为牵头单位是比较合理的。
从“网络安全审查”的流程和结构看,层级结构大概是这样的。
所以,首先网信办和市场监督总局,是肯定需要的进驻主体。
其次,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里的第四条,就明确了协助网络安全审查的成员单位:
第四条,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领导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建立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工作机制。
如上所示,是一共有12个成员单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7个部门里,并不全都是这12个成员单位里。
其中,网信办、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市场监督总局,这4个部门是网络安全审查的成员单位。
而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则不是12个成员单位里,这3个部门是作为“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来协助网络安全审查。
所以,我觉得从7个部门的选择,已经可以解读出滴滴可能触犯的一些信息范围。
网络安全审查12个成员单位,网信办是牵头主体是肯定默认要有的,那么选择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市场监督总局,这说明滴滴的问题已经在这3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之内。
其中公安部也不是第一次跟滴滴打交道了,2018年滴滴因为一系列安全事故,就曾经被公安部约谈过。
当然,这次公安部进驻滴滴,性质是跟2018年完全不一样,也侧面说明滴滴可能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
然后是国家安全部,这说明滴滴可能存在的问题,已经涉及到国家安全,这个大家基本已经有了普遍猜测,不感到意外。
市场监督总局,则有可能在这次网络安全审查里,一起把滴滴可能存在的反垄断相关问题也给顺藤摸瓜出来。
然后是其他3个“相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部门”,分别是: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
这其中,自然资源部下辖有一个国土测绘司,负责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工作。
自然资源部的主要职责其中还包括:负责测绘资质资格与信用管理,监督管理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和市场秩序。负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管理。负责测量标志保护。
滴滴在2017年11月获得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甲级测绘资质”。
滴滴这个资质当时是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授予。
2018年3月,在组建自然资源部的过程里,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整合进了自然资源部,所以自然资源部实际上就是滴滴进行“导航地图测绘”的直接主管单位。
这次自然资源部进驻滴滴,也说明滴滴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了“地图测绘”的相关问题,也增加了之前人们对于滴滴涉及道路数据安全的一些担忧的可能性。
交通运输部会进驻就不奇怪,因为滴滴涉及到上千万规模的网约车,这是交通运输部的直接管辖范围。
而税务总局的进驻则比较出乎人意料,大多数人可能认为税务总局进驻,只是调查滴滴是否存在偷税纳税的行为。
不过我觉得税务总局进驻,也可能会进一步调查滴滴整体的财务状况。
其实,我一直以来对滴滴的财务状况,都感到十分的疑惑。
因为在2016年滴滴完成对优步中国的收购合并后,滴滴已经实质上完成了一家独大的垄断地位。
但是过去这些年,滴滴一直还处于亏损状态,这就让人比较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是2017年之前,滴滴因为还要维持补贴大战,所以烧钱很厉害,亏损就比较可以理解。
但在滴滴完成垄断之后,还每年巨亏,这就有点奇怪。
这次滴滴上市披露的招股计划书里,也是首次披露了滴滴的详细财务状况。
滴滴2018年,营收1353亿元,净亏损150亿元。
2019年,营收1548亿元,净亏损97亿元。
2020年,营收1417亿元,净亏损106亿元。
一直到今年一季度,滴滴才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54.8亿元。
过去3年,滴滴总共净亏损353亿元。
这对于一家实现垄断地位,还是网约车这种涉及到人们日常出行的领域,居然还连年净亏损,着实让人不解。
因为大家所认知的常识是,在网约车出来之前,各地方的出租车公司是一个相当赚钱的领域。
而网约车公司抢了出租车公司的饭碗后,居然连年巨亏,不知道的人,看到滴滴这份财报还以为滴滴是做慈善的。
假如滴滴真能让自己巨亏,也把司机和乘客服务好,那么这个巨亏我还能理解。
但滴滴在司机们的口碑,可并不是太好。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8到2020年期间,滴滴提供给司机的收入占比从94.5%降至88.7%。
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关于滴滴司机的视频很火,该视频主要内容就是乘客付款154元,司机到手95元,平台在其中抽走了38.4%。
这个视频因为太火,以至于滴滴不得不出来做“澄清”解释。
在今年5月7日,滴滴是这么解释的,在2020年,滴滴司机收入占乘客付款总额的79.1%。其中的10.9%为用户补贴,6.9%为公司运营成本,3.1%是纯利润,如下图所示。
而滴滴也承认,确实存在一些司机收入比较低的订单,比如顺风车订单,抽成高于30%。但滴滴解释说,抽成高于30%的订单只占总订单的2.7%。
按照滴滴的解释,滴滴的平均抽成只有25.6%,还另外会给司机4.7%的补贴,等于平均抽佣只有20.9%。
同时滴滴还会给乘客10.9%的补贴,这样算下来,滴滴自己拿到手的抽佣比例只有10%,扣掉经营成本6.9%,滴滴的利润只有3.1%。
在滴滴这一番哭穷里,滴滴似乎变成了一个慈善企业,一点都不像是垄断的资本企业,在司机和乘客两端补贴,然后滴滴自己连年巨亏。
然而,在实际大家日常接触里,在互联网的舆论里,我所听到的声音,却跟滴滴的“诉苦”截然相反。
我听到更多的是,滴滴的司机在诉苦滴滴抽佣比例越来越高,我自己作为乘客所感受到的是使用滴滴的费用越来越高。
我以前也写过一篇文章,是关于滴滴在高峰时段,通过“提价”功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一定要比平常多很多的钱,才能打到车。
出租车作为带有公共属性的行业,其定价是应该统一制定,不能随意涨价。
但滴滴却通过让乘客“自行”加价的方式,变相实现了随意涨价,让乘客在高峰地区、高峰时段不“加价”就打不到车。
这很显然,不像是一心为公共属性服务的企业所应该做的,这更像是一个资本垄断企业才会做出的行为。
还有前几个月,被很多人爆料出来的关于滴滴大数据杀熟的事情,都显示出滴滴“获取利润”的资本属性。
但就是这样一个把利润放在第一位的资本企业,居然在完成垄断后,连年巨亏,这说实话是让我感到很不可思议的,而且今年要上市就从巨亏变成大赚。
所以,我认为,这次网络安全审查,应该可以顺藤摸瓜,揪出更多大瓜出来。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亚博app客户的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