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纳袁隆平的最新说法:推广和批准转基因粮食的人全家当志愿者试吃几代人-乌有之乡-亚博app客户
2011-06-07
来源:乌有之乡
采纳袁隆平的最新说法:推广和批准转基因粮食的人全家当志愿者试吃几代人
云淡水暖
前几天央视有一个讲食品安全的节目,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编导把转基因食品也列入食品安全的范畴作为选题,这个话题前些时候在媒体上并不多见。草民偶然听到记者说了被采访者的名字是袁隆平,赶过来看了一下。
记者问袁隆平老先生:如果转基因大米做的饭放在桌子上,您敢吃吗?
袁隆平老先生答:我能吃,但是光我一个人吃不行,光我这一代人吃也不能保证安全。应该选一些志愿者,一直试吃,他们的子女、孙子女也试吃,试吃几代人,看看有没有安全问题,才能够下结论,才能够说是安全的。(大意)
草民觉得,袁隆平先生的说法,可以探讨几个方面的道理:
第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种植的应用,属于生物科技的前沿,是人类在自然领域进行的科学探索,国外的科学家能够搞,中国的科学家也应该搞,这个是必须的,但中国科学家应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应该成为国外种业巨头的买办和科学掮客。
第二,粮食、蔬菜、瓜果这些东西,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原料,其生化解构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长远的。在人类可以利用生化技术介入食用植物的生化解构之前,这些粮食瓜果是自然进化而来,那些品种有毒,有害,那些品种安全,已经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检验。如今人类可以在基因级别介入粮食瓜果的生化结构,干扰和改变粮食瓜果的基本特性,其安全性的校验也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
第三,袁隆平老先生说的试吃方法,是基于一个老科学家的科学素养的本能。比如袁隆平老先生培育一个新的杂交水稻品系,需要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的筛选和验证。从粮食安全性来说,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稻,并未在培育的水稻品系中植入非天然的分子解构。但转基因植物不一样,比如在媒体上报道过的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推广的品种的基因解构中,植入了一种所谓的“杀虫基因”,这些外源性基因对人体有何影响,尚无有说服力的结论。
第四,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验证,最优说服力的当然是试吃,而且是传代的试吃,有比较的试吃。就像临床医学药品的试验那样,设立对照组。一组专门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蔬菜、转基因水果、转基因人类,让转基因食物充满试验者的全部生活需要。一组专门吃非转基因食品,而且要严格杜绝转基因食品的混入,让非转基因食品在对照组的生活需要中具有唯一性。
第五,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具有家族性,从某一代开始吃,比如从对照组的家族的婴幼儿开始,吃他个三代五代,按照25年一代,这个进程也需要至少7、80年。而且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定期体检,掌控所有的生理、生化指标,加以对照比较。
第六,袁老先生说他敢吃,并不代表所有的人敢吃、愿意吃,袁老先生提议招募志愿者进行试验。草民以为,可能难题正是在于谁来当志愿者,与其招募,不如身先士卒。谁来身先士卒呢?其一,大力推广转基因粮食的院士、专家、种子商们;其二,为转基因食品的进入开通行证、发号召的领导们。只有他们带头试吃,而且子子孙孙吃下去,最有说服力。
第七,为保证试验的科学、严密、严肃,应该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或者说组织一支类似于“狗仔队”的跟踪队伍,保证试验组的家庭每顿饭都吃的是完全的转基因食品。而对照组的监督不必如此严格,道理是明摆着的。
总而言之,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者以身试“转”,而且用自己几代家人的健康做抵押,转基因食品是好是坏,说了不算,吃了才算。
云淡水暖
前几天央视有一个讲食品安全的节目,有些出人意料的是,编导把转基因食品也列入食品安全的范畴作为选题,这个话题前些时候在媒体上并不多见。草民偶然听到记者说了被采访者的名字是袁隆平,赶过来看了一下。
记者问袁隆平老先生:如果转基因大米做的饭放在桌子上,您敢吃吗?
袁隆平老先生答:我能吃,但是光我一个人吃不行,光我这一代人吃也不能保证安全。应该选一些志愿者,一直试吃,他们的子女、孙子女也试吃,试吃几代人,看看有没有安全问题,才能够下结论,才能够说是安全的。(大意)
草民觉得,袁隆平先生的说法,可以探讨几个方面的道理:
第一,转基因技术在粮食种植的应用,属于生物科技的前沿,是人类在自然领域进行的科学探索,国外的科学家能够搞,中国的科学家也应该搞,这个是必须的,但中国科学家应该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不应该成为国外种业巨头的买办和科学掮客。
第二,粮食、蔬菜、瓜果这些东西,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生存原料,其生化解构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影响是长远的。在人类可以利用生化技术介入食用植物的生化解构之前,这些粮食瓜果是自然进化而来,那些品种有毒,有害,那些品种安全,已经经过漫长的岁月的检验。如今人类可以在基因级别介入粮食瓜果的生化结构,干扰和改变粮食瓜果的基本特性,其安全性的校验也必须有足够长的时间。
第三,袁隆平老先生说的试吃方法,是基于一个老科学家的科学素养的本能。比如袁隆平老先生培育一个新的杂交水稻品系,需要经过几代乃至十几代的筛选和验证。从粮食安全性来说,袁隆平老先生的杂交稻,并未在培育的水稻品系中植入非天然的分子解构。但转基因植物不一样,比如在媒体上报道过的华中农业大学的张启发院士推广的品种的基因解构中,植入了一种所谓的“杀虫基因”,这些外源性基因对人体有何影响,尚无有说服力的结论。
第四,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验证,最优说服力的当然是试吃,而且是传代的试吃,有比较的试吃。就像临床医学药品的试验那样,设立对照组。一组专门吃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水稻,转基因大豆、转基因蔬菜、转基因水果、转基因人类,让转基因食物充满试验者的全部生活需要。一组专门吃非转基因食品,而且要严格杜绝转基因食品的混入,让非转基因食品在对照组的生活需要中具有唯一性。
第五,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具有家族性,从某一代开始吃,比如从对照组的家族的婴幼儿开始,吃他个三代五代,按照25年一代,这个进程也需要至少7、80年。而且试验组和对照组要定期体检,掌控所有的生理、生化指标,加以对照比较。
第六,袁老先生说他敢吃,并不代表所有的人敢吃、愿意吃,袁老先生提议招募志愿者进行试验。草民以为,可能难题正是在于谁来当志愿者,与其招募,不如身先士卒。谁来身先士卒呢?其一,大力推广转基因粮食的院士、专家、种子商们;其二,为转基因食品的进入开通行证、发号召的领导们。只有他们带头试吃,而且子子孙孙吃下去,最有说服力。
第七,为保证试验的科学、严密、严肃,应该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或者说组织一支类似于“狗仔队”的跟踪队伍,保证试验组的家庭每顿饭都吃的是完全的转基因食品。而对照组的监督不必如此严格,道理是明摆着的。
总而言之,古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者以身试“转”,而且用自己几代家人的健康做抵押,转基因食品是好是坏,说了不算,吃了才算。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亚博app客户的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