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app客户-亚博全站安卓版

丁毅《毛诗论札》序言:四十年的回顾-乌有之乡-亚博app客户

丁毅 2022-02-15 来源:乌有之乡

  毛诗论札

  作者:丁毅(谱名丁正梁),新古体诗研究的开创者、毛泽东诗词研究专家。曾任《毛泽东诗词研究》编委,并先后担任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之职。所发表的85篇关于毛泽东诗词研究的论文,达到了当代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高峰。其著作《贺敬之新古体诗选释》,为我国新古体诗艺术的理论研究构建了框架。

  目  录

  四十年的回顾(代序)

  上卷(18篇)

  (1)新文化运动与毛泽东的诗文写作

  (2)毛泽东诗词与中国美学精神

  (3)毛泽东诗词创作七期论

  (4)论毛泽东词的文学史地位

  (5)论毛泽东七律诗的史诗意义

  (6)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写作时间、情感趋向及其他

  (7)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与词史上的突破

  (8)毛泽东的长征诗词与毛泽东精神

  (9)长征——思想家诗人毛泽东的成功之路

  (10)《沁园春·雪》意蕴何来

  (11)影响历史进程的两首诗

  (12)探索者的心灵世界

  (13)毛泽东晚年诗词散论

  (14)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精神

  (15)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中国梦

  (16)毛泽东的色彩世界

  (17)可作毛泽东诗词自序读的一段文字

  (18)陈晋《独领风骚》的启示

  下卷(67篇)

  (1)侠客精神

  (2)《归国谣》似为毛泽东1917年游学时所作

  (3)圣贤情结

  (4)易安体

  (5)读《贺新郎》的三个文本

  (6)稼轩体

  (7)读《菩萨蛮·黄鹤楼》三札

  (8)戏剧式地走上历史舞台

  (9)井冈山道路

  (10)一首小令与一个大理论

  (11)生命进行曲

  (12)时空之谜(一)

  (13)时空之谜(二)

  (14)毛泽东对斯诺谈攻打长沙

  (15)立三路线的负面反映

  (16)“鲲鹏”作贬义始于《西游记》

  (17)事件与情绪

  (18)词中写战争之最

  (19)毛泽东半篇《渔家傲》因何而作

  (20)毛泽东第三首《渔家傲》词的发现与解读

  (21)“弹洞”如何“装点此关山”

  (22)《清平乐·会昌》及作者所作批注析疑

  (23)怎样理解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

  (24)两首《忆秦娥》的比较分析

  (25)挑战者之歌

  (26)昆仑的两重性与昆仑情结

  (27)高峰上的“高峰体验”

  (28)“横枪”与“横刀”

  (29)《沁园春·雪》写作时间

  (30)《沁园春·雪》三题

  (31)诉诸理性的勉励之情

  (32)关于解放全中国的思考

  (33)“纪新元”的另一层含义

  (34)怎样理解《浪淘沙·北戴河》

  (35)“打鱼船”的多义性

  (36)此碣石而非彼碣石

  (37)同学少年人未老

  (38)艺术人生情趣的显示

  (39)击水者与一个民族的梦

  (40)游仙

  (4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送神曲”

  (42)三面红旗与空想社会主义

  (43)读毛泽东《读报》诗小札

  (44)怎样解读《七绝·屈原》

  (45)千古同惜长沙傅

  (46)尚武时代的女性美及其他

  (47)《七律·答友人》浅说

  (48)“大跃进说”尚有可取之处

  (49)对孙悟空的呼唤

  (50)唐音宋调之间

  (51)毛泽东为何喜欢“乱云”

  (52)一首形上词

  (53)不懈的政斗人生追求

  (54)“冬云”应为自喻

  (55)话说“长安”

  (56)诗有疑难可问谁

  (57)自我人格追求与政治主张

  (58)毛泽东《杂言诗·八连颂》是新诗,还是古体诗

  (59)对《念奴娇·鸟儿问答》的重新思考

  (60)对如何研究《念奴娇·鸟儿问答》的几点意见

  (61)也谈毛泽东的三首词

  (62)《七律·洪都》臆解

  (63)毛泽东、杜甫两首七律比较说

  (64)扬秦贬孔的心理透析

  (65)毛泽东三首诗词中的《三国演义》智慧

  (66)从五首诗词看毛泽东的所谓“猴气”

  (67)《毛泽东诗词集》误收入他人之作

  写在最后

  四十年的回顾 (代序)

  一进入2017年12月,心中突然涌起一阵阵苍凉,暮年已至,人生几何?不觉产生了抓紧做几件事的打算:至年末最后一天晚上深夜,终于完成了酝酿一年多的论文《新文化运动与毛泽东的诗文写作》。当夜,我再难以入睡,不禁对自己学习毛泽东诗词的历程作了一番回顾。

  我深入思考毛诗是从《七律·答友人》开始的。1976年冬,当我产生自己的看法时,便向臧克家先生写信求教,不久先生复信,大意是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关于这首诗的主旨他曾当面问过毛主席,云云。我的性格是认准一个理必坚持下去,决不半途而废;对这首诗我考虑多年,先后写过三篇文章。如果把1976年冬当作研究的开端,到2017年末,那就持续了40年之久了。

  我的职业是教师,讲授古典文学20多年,尤偏好唐诗宋词一段。在教学中对一些诗词产生自己的想法后写成论文发表。我还发表过两篇研究钱钟书诗学思想的论文。现在说这些是强调研究毛泽东诗词必须有些古典诗词修养才行,否则就难以入门了。

  毛泽东是在五四运动时期走上历史舞台的,他写的诗词用的是旧形式,或者说是古典形式。毛泽东是现代人,他的诗词创作理应纳入现代文学史,然而一些现代文学史家拒绝入内,这实在是让人感到莫明其妙,在这里我顺便陈述一下自己的不同认识。

  现代文学史家所持理由之一是诗词所用语言是文言。《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作者黄修己先生在此书《绪论》中明确指出拒绝毛泽东、鲁迅等人诗词进入他写的文学史,理由是“现代文学是以白话文为工具的”,这就是说他把旧体诗词语言归到文言一边去了。其实这是从胡适提倡用白话写诗得到的不正确观念。胡适力主“作文如说话”,“作诗如作文”,对于解放思想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这又确实是一个幼稚、天真的主张。白话即生活用语与作文用的书面语是有差距的,书面作文用语与诗词所用诗性语言距离更大,胡适在当初提倡白话文、白话诗时来不及考虑这些差别,只想解决语言工具问题,其实是走向了另一种形式主义。毛泽东的诗词是用精炼的诗歌语言千锤百炼而成,与口头日常用语不在一个层面上,诗歌语言是提炼出来的精美凝练的语言,又怎么说是“文言”呢?难道毛泽东用的是五四时期打倒的老八股文言吗?

  现代文学史家所持第二个理由是写旧体诗违背了“五四精神”。持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现代文学史家唐弢先生。唐说:“我们是在‘五四’精神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人,现在怎能回过头去提倡写旧体诗。所以现代文学史完全没有必要把旧体诗放在里面作一部分来讲。”(《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唐先生执现代文学史研究之牛耳,他的话是搞现代文学史的都要听一听的。但是我却持怀疑反对态度。理由有三:第一,唐早年当过工人,追随鲁迅写杂文得到过后者的夸奖,后来又以研究小说成名,而成为现代文学史家,这些都难以保证他对诗词有充分的理解;第二,我敢断言他没认真读过胡适的《尝试集》,在这个诗集中有挂着词牌的创作,因而我断定唐也不知道胡适带头填词在《新青年》发表曾影响到毛泽东,这些都属于新文学运动一个组成部分;第三,我更不敢相信生于1913年的唐弢比1919年就主编《湘江评论》并写出《民众大联合》大文章的毛泽东更懂得“五四精神”。

  我认为黄、唐二位先生忽略毛泽东诗词就是因为他们是研究散文体文学起家,但是他们并不太理解诗词语言与白话口语的区别。

  说起来我还要感谢黄、唐二先生,是他们激励我从文学史角度切入研究毛诗,我为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提交的论文就是《论毛泽东词的文学史地位》,我的大多长篇论文都是从“史”切入,这也算是我的一点研究特色吧!

  我还认为必须摆脱在“文革”时期形成的无限崇拜、盲目迷信心态,必须把毛泽东当一个诗人去研究,像研究其他诗人一样,把握住诗人个性特点至关重要,否则难以进入他的诗词世界。在把握毛泽东个体性格上,中央文献研究室著名学者陈晋的《毛泽东的文化性格》与美国传记作家特里尔的《毛泽东传》对我帮助尤大,两书分别从横、纵两角度展示诗人性格各有精妙之处。陈晋的关于毛泽东的著作,我都下功夫研读过。凡有研究毛泽东的一些专著出来,我都尽量买来细读。我认为,只有不断提高理解毛泽东的水平,才能对其诗词有深入的理解。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现研究诗人毛泽东的难度,要超过研究其他任何诗人;这是因为他是集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世界级文化巨人;就诗人身份而论可以说他又是具备革命家诗人、政治家诗人、思想家诗人、军事家诗人、文章家诗人多种角色特质的大诗人,这样的诗人在中外诗史上还不曾出现过。如此研究对象要求研究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显然我欠缺不少,尚待不断学习。

  我坚持“宏观研究为主导,微观研究为基础”的原则,反对大而无当的空疏学风,也不赞成抓住只言片语去做牵强附会。“大处着眼,小处动手”,或许是对我的研究方法最简要总结。毛泽东从早年到晚年都爱把自己比作鲲鹏。我写的这些文字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总体上见出大鸟的雄姿;一类是从一片毛羽上也可想象出大鸟何以为大。

  无论是在职时,还是退休后,我都是在偏僻环境中作点研究,为弥补局限,我只有在刻苦上下功夫,刻苦读书与刻苦思考并行。为思考一个问题半夜醒来一直想到天亮是常有的事,为写一长篇论文,常常是寝食难安。论文完成后,就像得了一场病,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呀!妻子说我:“你这是何苦来?”我则来了一句庄子式的幽默:“你在外边看我苦,其实我乐在其中;君非我,焉知我之乐乎?”

  四十年就这么过去了,感谢毛诗与我相伴,让我活得充实有劲头。现在面对毛诗这座高山,觉得自己还在半山腰下,“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是我此时的感慨。现在,我不揣浅陋把一些文字结集出版,相信对毛诗爱好者、研究者还是有点用处的。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对自己的一得之见抱有充分信心。

  2018.1.13

「 支持乌有之乡!」

亚博app客户-亚博全站安卓版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亚博app客户的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相关文章

丁毅《毛诗论札》:(15)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中国梦

丁毅《毛诗论札》:(14)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民族精神

丁毅《毛诗论札》:(12)探索者的心灵世界——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的毛泽东诗词

最新推荐

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

《毛岸英》第12集

《香山叶正红》 第17集

两日热点

混合所有制不能一路向右

如何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

《中越联合声明》宣告美国在越南的两手策略全部破产

网站地图